抓住新机、勇开新局,“主力军”应有大作为

日期:2020/8/26    来源:光明日报
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原标题:抓住新机、勇开新局,“主力军”应有大作为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看发展、强信心(之十)】

  这些制造业企业,依靠创新奋力前行——

  抓住新机、勇开新局,“主力军”应有大作为

  编者按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中频频深入企业一线、工厂车间,精心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全局思路与总体方案,指引中国坚定前行。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光明智库特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四家制造业领域国有企业代表,畅谈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故事,并请专家讲述理论思考。

抓住新机、勇开新局,“主力军”应有大作为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深水养殖工船。光明图片

  【一线讲述】

  满足高端制造需求,唯有靠创新

  讲述人: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魏 尧

  在为“十四五”发展谋篇布局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宝武马钢集团考察调研,勉励我们“要抓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开发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对我们是莫大的激励,也是极其宝贵的指引。

抓住新机、勇开新局,“主力军”应有大作为

工人在河北唐山一家钢铁企业的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发

  作为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在60多年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我国钢铁行业的诸多第一:第一个车轮轮箍厂、第一条高速线材生产线、第一条重型H型钢生产线……2019年,中国宝武与马钢集团联合重组,资源配置的协同效应不断释放,运营效率大幅提升。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马钢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组织,较早推动复工复产,充分发挥产品结构和质量优势,灵活调整生产营销方式,上半年产量和营收同比实现“双升”。

  企业发展离不开时代机遇,离不开国家大局。今天,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摆在面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为我们画出了路线图。我们将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服务、协调、促进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能力。未来,我们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统筹推进以钢铁产业为基础,轨道交通、金属资源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冶金装备制造、设备远程运维、特种冶金材料、装配式建筑、矿产资源、长三角数据中心协同发展的“1+8”产业布局,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

  满足高端制造需求,唯有靠创新。我们将围绕高铁轮轴、H型钢、优特钢等领先优势产品,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上取得新的突破,着力解决我国基础原材料领域“卡脖子”难题,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提高区域产业集中度,我们将持续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一方面优化存量,打造优特钢精品基地;一方面做大增量,以市场化方式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进联合重组。

  总书记在此次考察中,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机遇就在你们手里。”我们将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大而强的新马钢,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驱动“智慧引擎”,助力祖国发展

抓住新机、勇开新局,“主力军”应有大作为

在一汽-大众长春基地总装车间,工人在装配车辆。新华社发

  讲述人: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动力总成部发动机及动力总成性能设计与开发主管 黄平慧

  2009年国庆节,读大学二年级、学习内燃机专业的我在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时发现,红旗检阅车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V12发动机。这是全国第一款、亚洲第二款V12发动机。我顿生崇拜之情,期待着毕业后进入一汽研发中心,看看这么复杂的发动机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2014年硕士毕业后,我如愿进入一汽研发中心,成为一名发动机性能开发工程师。听项目经理韩令海说,当年是发动机设计的灵魂人物李金成总监带领大家完成了这项艰巨使命。在距2009年国庆阅兵不到两年半时,李金成团队接到此项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在集团和技术中心领导大力支持下,李金成团队从零开始,克服了没有研究样机、关键技术空白、材料工艺空白、缺少试验条件等重重困难。终于,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V12发动机如期完成各项设计及试验开发工作,于2008年2月成功点火,顺利通过验收。

  韩令海也有很多传奇故事。他跟随李金成参与了V12开发工作,并快速成长为V8发动机的项目经理。有一次,V8发动机准备进行台架标定工作时,压后压力出现很大波动,德国标定工程师也找不出具体原因。于是,韩令海迅速组织项目团队研究策略。那段时间,他每天清早就来到试验室,深夜才离开。就这样持续了整整两周,其间制作了稳压罐等多个试验工具,制定了数十套总成和零部件试验方案,在多个同类机型上进行了验证,最终将问题锁定在增压器控制阀上。不料,问题反馈给控制阀供应商后,对方却不承认。韩令海没有退步。他迅速协调电控和电气工程师,利用GA换代自主电脑编写电磁阀控制程序,通过零部件试验和整机试验验证,将控制频率提高到32Hz后,问题完全解决。在铁的证据面前,供应商不得不承认产品存在问题,并将所有提供给我们的电磁阀产品控制频率都升级到32Hz。V8发动机台架标定工作,最终如期进行。

  这让初入研发中心的我感佩不已,立志苦练内功,从前辈们手里接过发动机自主开发的接力棒。

  2017年,我担任GB三代机的性能负责人。以往性能设计时,增压器通常要准备三个方案以防匹配出现偏差,付出的代价是增加了巨额开模费用和数周开发周期。能否实现单方案精准匹配?我在摸索中总结出五维评价方法,通过精准模型标定、多达9轮的精细计算、多轮汇报和反复研讨,最终用数据消除了领导和供应商的担忧、质疑,成功确定了唯一方案。

  在企业自主创新的路上,我还是新手,但我坚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们一汽集团时留下的嘱托——“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在中国汽车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要怀着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以“智慧引擎”为祖国发展增强驱动力。

  创新加速跑,当好西部制造业排头兵

  讲述人: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袁宏明

  8月初,在陕汽西安商用车产业园调试车间,230余名来自一线的汽车装调能手汇聚一堂,角逐2020年陕汽控股“四新杯”汽车装调工技能大赛优胜者席位。参赛选手何志杰来自陕汽商用车总装厂调试车间,曾荣获陕汽控股第二届“陕汽工匠”。他坦言,这次经历,为自己今后在岗位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重要指示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何志杰一样,陕汽人都牢记着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汽考察时激动人心的场景。总书记强调,“国有大型企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带动上下游产业和中小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我们不断动脑筋、下功夫。

  在模式创新方面,我们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加快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运营、产业链、厂商合作、后市场支持等方面的融合应用,构建新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在业态创新方面,不断探索构建新的产业价值网络,加快现有产能智能化改造,创新互联网营销,推动远程服务产业链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坚持走正向研发路线,持续加强研发基础能力建设,加快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液化天然气等不同技术路线研究及产品开发,加快智能网联技术研究,形成新技术市场领先优势;在产品创新方面,按照“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理念,不断调整产品,创造更大价值。

  如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陕汽人瞄准高端智能领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平台换代产品,申报专利350项,在油耗、安全性等整车关键性指标方面创造了接近甚至优于国际一流水平的优异成绩,并依托48项智能化功能及46项智能化服务配置实现了智能自动驾驶。

  在精耕细作商用车行业的同时,我们还把目光投向车联网领域,瞄准国际市场,为海外客户打造了“整车+天行健车联网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创新出口车辆智能化管理新模式,增加了陕汽出口车辆的竞争力。

  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新时代的陕汽人迸发出与时间赛跑的巨大热情。我们愿负重前行,为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

  擦亮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金字招牌”

  讲述人: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 傅 强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基地考察,并勉励我们:“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

  两年多来,循着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我们加倍奋进: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船)创新专项科研专项有序开展,助力我国深海资源开发进程;与西门子、瓦锡兰、阿克集团等国际知名设备制造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联合实验室;与英国石油公司(BP)签订自升平台设计建造合同,突破国际主流客户;加快推进“油转渔”步伐,研发设计建造了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网箱“耕海一号”;在清洁能源业务领域,开展海上浮式风电、LNG船舶、海水淡化船等产品研发。依靠技术创新和人才育成,我们开拓了新业务、打开了新市场;新订单又给创新提供了土壤,形成了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

  2018年,面对国际油价下行态势和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国际环境,我们跨出了“油转渔”的创新步伐。这是将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嫁接到渔业领域、助力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探索。渔业养殖涉及生物、水文、气候等诸多领域,对中集人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跨界”,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研发团队不懈努力、快速成长,目前,我们已具备了渔业装备研发的核心能力,在渔业装备产品自动化、实用性、经济性方面具有过硬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还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战略,积极布局全球“大海洋”产业,打造中国智能海洋渔业装备,拉动中国乃至全球海洋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十余年光阴流转,中集来福士实现了自主设计、自主知识产权从零到100%的突破,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高到60%,用10年时间跻身世界海工装备高端领域,擦亮了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这块烟台海洋经济的“金字招牌”。未来,我们将向大海洋产业延展,创新设计并建造搭载海洋新技术的国之重器,把海洋新经济打造成为中国发展最强劲的新动能。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常河、张哲浩、赵秋丽、冯帆、蒋正翔、王斯敏)

(责编:WEBADMIN)

商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