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新时代生态型大学建设

日期:2019/12/31    来源:光明网
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原标题:积极推进新时代生态型大学建设

  

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校办公室 李少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魏海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面对不断增强的紧迫性、困难性和机遇性,以及不断明确的实践要求,全国各大高校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坚持公平性、持续性与共同性的原则,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生态型大学建设,积极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办学实践。

  生态型大学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大学发展模式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理念中,“绿色发展”占据重要位置,并被纳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的是绿色、协调、可持续,核心要义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生态型大学正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学的观点和原则运用到教育管理中的大学发展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生力军作用。生态型大学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实践等方面,体现出生态化特征。

  在发展理念上,生态型大学从生态文明的高度出发,认识和审视自己的办学治校行为,融入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依存关系的思考,从而把办学治校行为纳入美丽中国视域。发展方式是发展理念的一个自然逻辑延展,发展方式生态化体现在管理方式、教育方式、人才培养方式、校园建设方式等各个方面。在发展实践上,生态型大学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运用可持续发展原则,整体构建生态型教育、生态型学科、生态型创新体系以及生态型校园,推动自身成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理论研究基地、生态科技创新基地和生态文化示范基地。

  生态型大学建设需要践行“五个着力”的行动策略

  一是着力培养生态型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生态教育缺失,使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缺乏系统理解,生态价值观没有实现有效建构;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空间有限,导致培养的人才类型和功能单一,无法有效应对复杂生态和资源环境问题对复合型人才的新要求。建设生态型大学,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需求导向完善行业人才供给侧结构,努力输出新时代生态文明践行者。首先,要将生态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其次,要推进知识的宽口径输入、资源的多方位供给,打破长期存在的学科交叉短板、教学与科研隔阂,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无法有效衔接的困境,培养能够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创新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

  二是着力构建学科生态系统。依托核心和关键学科,建立良好的学科生态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高校竞争力与学科实力之间存在密切的依存关系,而学科实力又与学科生态系统的健康性之间存在密切的线性关系。建设生态型大学,必须注重把发展传统优势学科与催生新的学科方向相结合,努力形成服务面更宽,并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特色学科群络。这就需要以良好的学科生态系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孕育新的学科创新,从而为大学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原生动力。在打造学科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学科多样性,努力实现在学科高原上建高峰;不断提升学科系统的学术水平,必须科学规划学科布局,有效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学科与产业间的互动互促。

  三是着力产出生态性科研成果。随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理论突破到技术应用之间的转化衔接过程不断缩短,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日益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竞相迸发,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已势在必行。建设生态型大学,必须积极运用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布局体系以及人才资源,参与行业法律、政策和标准等方面的制定工作,引导行业构建满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的政策体系和行业标准;必须加强生态性科研成果的产出与运用,推动行业经济绿色发展。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自然资源部共建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平台。学校积极推进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生态经济领域新布局。例如,筹建可持续能源学院等平台,整合资源来集中研究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利用;聚力破解行业难题,特别是生态农业与种植业技术难题等。同时,学校以技术为支撑,积极打造产业新链条。例如,依托领先的常温常压储氢技术,开展氢能汽车全价值产业链投资布局;以珠宝等学科为基础,打造“武汉·中国宝谷”。

  四是着力培育校本特色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具有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特征。生态文化是保障生态型大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关键要素,也是生态型大学的特色所在。生态文化通过对人们的观念与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最终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与自然形成生命共同体。作为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独特文化功能的教育单元,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生态型大学,需要高校在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同时,结合校本特色培育生态文化,不断挖掘和丰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内涵,着力建设生态型校园、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同时,面向校内和社会担当好培育和传播生态理念与生态常识的功能主体作用。

  五是着力开展生态文明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当前,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语境下,生态文明建设已不再是靠一国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通过多方协作的共同性问题。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建设生态型大学,高校应主动融入国际合作进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在参与生态文明国际共建上具备了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以及合作平台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与国内外高校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互联互通,开展“金色、蓝色、绿色”国际化人才培养。其中,金色方案主要培养地质、土木、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工程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蓝色方案主要培养石油工程、资源勘探、环境科学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绿色方案主要培养经济管理、金融服务、资源环境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学校以此为抓手,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一批绿色科技人才,输送了一批生态文明交流大使,推动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责编:WEBADMIN)

商贸推荐